
2011年8月12日,中国和巴基斯坦航天合作史上的重要里程碑——PakSat-1R通信卫星在西昌卫星中心成功发射。截至今年,这颗凝结着中巴两国航天科技人员心血的卫星已在轨稳定运行十年。PakSat-1R生逢其时,极大的满足了巴基斯坦对卫星通信资源的迫切需求。十年来,卫星运行稳定, 造福了众多的巴基斯坦人民,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值此中巴建交70周年暨卫星成功发射十周年之际,PakSat-1R的总承包商中国长城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奉献此文,回顾分析了巴星项目的发展历史,展望中巴航天合作的未来,并祝愿中巴两国人民肝胆相照,友谊长存,中巴两国航天合作继续深化,为一带一路及中巴经济走廊建设贡献航天力量。
人民大会堂签约仪式
1.巴星项目建设历史
作为发展中的大国,巴基斯坦人口众多,边远地区人口比例高,通信条件较差。长期以来,迫切希望拥有本国的通信卫星。2002年12月,巴从美国休斯公司租借了一颗同步轨道通信卫星PakSat-1。这是一枚电源系统存在故障的二手卫星,只能作为短期的过渡之用。
为了拥有本国的通信卫星,代表巴基斯坦政府的巴外层空间及大气研究委员会(SUPARCO)决定向国际市场采购替代卫星-PakSat-1R。在此之前,中国航天已经与巴方进行过成功的航天合作。1990年7月,长城公司组织了巴基斯坦小卫星搭载长征火箭的服务。中国航天在合作过程中展现出的专业技术能力,严慎细实的工作作风,及友好坦诚的态度给SUPARCO留下了深刻印象。长城公司得知巴方的采购需求后,与SUPARCO密切沟通,精心贴近需求设计方案。经过艰苦耐心的工作,长城公司最终赢得了客户的认可。2008年10月15日,在时任国家主席胡锦涛及巴总统扎尔达里的见证下,双方在人民大会堂签署了项目合同。当时正值中巴建交60周年,项目的成功签约被视为中巴高科技领域务实合作的典范。PakSat-1R为中巴航天领域此后十年的深化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埋下了未来丰硕成果的种子。
PakSat-1R设计了12路C频段,18路Ku频段,合计30路转发器。配置了三副天线,覆盖巴基斯坦本国、中东、北非及欧洲部分地区。卫星定点于东经38°轨位。整星在寿命末期时的输出功率大于7.75千瓦,服务寿命15年,发射重量5115公斤。SUPARCO对本国的首枚通信卫星提出了很高的技术要求:33个月完成在轨交付,活动部件的寿命要超过整星寿命7年以上,燃料余量1年以上,Ku频段转发器具备极化切换功能。此外,卫星还要提供支持巴方实验载荷的接口。卫星部分指标甚至超过了当时国际市场的主流产品水平,对当时的中国通信卫星研制形成了很高的技术挑战。
当时东方红四号卫星平台刚刚推出不久,缺乏足够的在轨飞行经验。而巴方与欧美有航天合作经验,熟悉欧美的产品,对东四平台缺乏足够了解。SUPARCO要求长城公司严格对标欧洲ECSS标准或美军标,同时希望能让巴方人员参与和学习从原理到工程样机的全部研制过程。SUPARCO还参照行业成熟采购模式,聘请了加拿大Telesat公司作为监造顾问。Telesat的监造专家均为浸淫卫星行业多年的专业人士,熟悉欧美制造商的运营体系和管理标准,对刚刚走向国际市场,长期使用中国标准的中国卫星制造商来说,PakSat-1R项目的签约和执行不啻为一次大考。
面对挑战,长城公司迎难而上,将这一项目视为中国航天及东四平台走向国际市场的涅?之旅。为增进双方了解,长城公司组织客户多次参访中国航天,中方人员也多次出访巴基斯坦,仔细考察用户需求。双方人员就技术、商务、融资、保险展开了多轮协商沟通,最终完成了签约目标。PakSat-1R项目难度大、工期紧、要求严,签约后的执行工作更加繁重。为了能在中巴建交60周年之际如期发射,中巴双方团队加班加点的工作,表现出了高度责任感和奉献精神。来自加拿大的监造代表Ray Miles先生感慨说:“我从未见过哪个国家的工程师能像中国航天这样勤勉和不计回报,他们的奉献精神和职业态度让项目中许多看似不可克服的困难得到了解决”。中方总师魏强回忆说:“从签约到交付,五院和SUPARCO累计召开了200余次技术会议。每次会议,都是2-3个会场同时开会,中方设计师、巴方项目管理团队和监造团队,按照专业领域进行分组讨论、质询,形成会议纪要和待办事项草稿。会议常常从早晨九点一直开到晚上十点。在会议结束后,双方还会分别进行内部讨论,一直持续到凌晨。”。巴方对本国的第一枚通信卫星的质量和可靠性高度重视。“挑剔”和“争吵”成为双方的家常便饭。但这种“冲突”不但没有影响双方的关系,反而渐渐的培养了双方的互信和理解。时隔多年后,很多人反倒成了知己、老朋友,成为深化中巴航天合作的推动者和支持者。
在巴星的研制过程中,长城公司先后组织了数十次主要分系统和重大阶段性评审会议,16次例行季度评审和大总体协调会,89次监造办公室周例会,签署各类会议纪要170余份,组织完成合同规定提交文件共计540多份,累计关闭了超过1300项待办事项;长城公司还接访了数十批SUPARCO、监造代表、巴政府官员及科研机构的访华人员,精心安排了巴方人员及其家属在华的生活起居,妥善处理了一些突发事件。
2011年8月12日,凝结着中巴双方航天人心血的PakSat-1R如期由“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这是长城公司向国际客户交付的第三颗通信卫星,也是向亚洲客户交付的首枚通信卫星。卫星的成功交付为2011“中巴友好年”增添了新的光彩,为中巴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注入了新的活力。对中国航天来说,PakSat-1R帮助东四平台进一步巩固了国际市场地位,为后续东四卫星的市场开发奠定了基础。
PakSat-1R卫星图片
2.中巴航天合作的成功案例和典范
PakSat-1R项目是中巴航天合作的里程碑,它既是对从90年代开始的中巴航天合作的深化,也是2010年之后双边航天合作的起点。
回顾PakSat-1R项目的发展历史,以下几个方面的突出特点使项目成为中巴航天合作的成功案例和典范:
(1)巴方工业界积极参与,带动了巴基斯坦航天科技水平的提高
巴方期望通过PakSat-1R项目提升自身研制水平。为此,PakSat-1R卫星搭载了由巴方工业界研制的载荷。针对巴工业界的参与,长城公司组织了中方研制单位对巴工业界的考察和交流。这对提高巴方飞行部件的研制能力发挥了作用。按照中巴政府间航天合作规划,未来中巴双方将在卫星联合研制及地面生产测试设施建设方面继续深化合作,最终达成巴方自主研制卫星的长期目标。PakSat-1R的合作有助于推动这一目标的实现。
(2)以商业导向指导设计和建造工作,提高东四卫星的运营竞争力
PakSat-1R被巴方定位为商业运营项目。SUPARCO为此组建了运营实体PakSat公司,基于市场和商业化的原则运营。
在这一定位的指导下,PakSat-1R的建设目标不仅仅是成功交付和在轨可靠,还要支持卫星的市场竞争力。建设过程中,中方在成本控制、覆盖区域选择、转发器配置方面反复权衡,在满足可靠性指标的前提下不断优化平台和载荷配置。
值得一提的还有中方为降低保险成本所做出的努力。保险是卫星建设的三项主要开支之一。对刚刚进入市场的东四平台,能否以合理的费率做出足额的保险安排对项目运营影响重大。长城公司协调了19家国际保险公司和27家国内保险公司参与投保,促进保险商的竞争,有效的降低了保险费率。这不但为客户节省了成本,还对东四通信卫星的后续市场开发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一系列的举措使最终交付的PakSat-1R在平均带宽成本等关键经济指标上具备很好的竞争力,为后续的成功运营创造了条件。
(3)精心作好卫星运营保障,展现中国航天对巴方的合作和负责精神
通信卫星是技术复杂、造假昂贵的通信基础设施。对客户进行全寿命的技术支持是行业惯例。为了做好PKSAT-1R等国际商业卫星售后服务工作,长城公司及分包单位设立了专门的机构进行在轨卫星管理。长城公司的“卫星售后服务中心”作为客户联系接口统一负责第一应急响应及在轨卫星保险服务等工作;分包商由相关部门联合组成统一的在轨卫星管理机构,对卫星进行24小时监控,提供技术支持和维护、年检等服务。中方还建立了远程视频系统,实现视频和表单的互通,协助用户更好地完成日常操作和应急处置。
3.为巴基斯坦带来了丰富的经济社会效益
截至2019年,PakSat-1R的100%的C频段转发器和70%的Ku频段转发器容量已经租出。剩余的容量已被预留给即将推出的DTH使用。卫星承载了超过100套电视信号,并仍在持续增长中。目前,卫星用户包括巴基斯坦政府、广播电视机构、电信运营商、宽带服务商等。鉴于PakSat-1R卫星的良好运营情况,SUPARCO已经开启第二枚卫星的购买流程。
信息通信技术被公认为一个国家发展和繁荣的主要贡献因素。卫星通信作为信息通信技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在广阔的区域内提供最可靠、经济、不间断、不依赖地理条件的通信解决方案。PakSat-1R帮助巴基斯坦实现了一系列信息通信应用,如电视广播、电信、宽带互联网、卫星新闻采集、DTH、远程医疗、远程教育、电子司法等。作为人口超过2亿,国土面积80万平方公里的发展中大国,在发射PakSat-1R之前,巴方不得不从国际市场租用通信卫星,不但浪费了大量的外汇资源,还导致上述众多的电信业务依赖国外的卫星资源,对国家安全构成了威胁。PASAT-1R的投入使用,有效的缓解了这一局面。PakSat-1R通过结合地面通信基础设施改善了巴基斯坦各个区域的连接性,提高了偏远和农村地区的移动电话和宽带互联网的接入率。在很多偏远地区,这颗卫星已经成为提供通信服务的唯一手段。
PakSat-1R项目还帮助巴方创造了新的就业机会。据SUPARCO预测,该卫星连同后续卫星将支持400万至500万DTH用户,及10万至20万卫星宽带互联网用户。安装、部署和维护这些庞大系统将需要相当多的人力,从而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项目还促进了视频广播、DTH和电子设备、视频内容的生产等行业的发展,进而为其他高科技项目提供大量高技能和训练有素的人力资源,有力的带动产业链的发展和经济结构的升级。这一作用给巴方带来的助益更具长期性和战略性。
4.放眼未来,中巴航天合作前景广泛
中国和巴基斯坦是山水相连的友好邻邦,两国长期以来休戚与共,互相支持。建交70年以来,中巴双方作为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在航天领域有着深厚的合作基础和成功经验。时任长城公司总裁殷礼明先生在总结PakSat-1R的成功经验时说:“双方在该项目中全方位的合作,极大地加深了彼此的信任。我们把巴星项目的合作看成双方的一个新起点。双方不仅在该项目中实现全面合作,也有助于后续相关项目的启动”。PakSat-1R的成功,有力的推动了中巴航天合作的深化。在中巴建交70周年之际,双方正在就一系列重大航天项目进行磋商并有望在不久的将来签约执行。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历经30年发展的中巴航天合作站在新的十年的起点上,乘着“一带一路”和“中巴经济走廊”建设的东风,正在迎来更美好的明天。
Date:2021-08-12